中信環境成立于2008年5月,其初衷是中信集團為了在國家提倡的戰略新興行業占領一席之地,在非金融領域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完善集團“產融并舉”的業務發展格局,并承擔一份作為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
公司投資運營產業鏈向高附加價值延伸完善,已覆蓋膜制造、高難度工業廢水處理、大型市政污水處理、流域治理、鄉鎮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發電、危險廢棄物處理處置、循環經濟產業園一體化建設運營等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多個環保細分業務領域。
央企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是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主力軍,還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骨干力量,新時代更要做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和開展海外履責的先鋒力量,在推動國家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發揮出示范力量。
中信環境為提升黨組織力和政治功能,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而進行的一系列建設活動,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等。
業務優勢
BUSINESS ADVANTAGE
業務優勢
產品與研發
全球膜技術領導者
美能膜是全球極少數擁有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全系列膜產品研發和制造能力的膜材料制造商,其自主研發的PVDF中空纖維膜絲經由英國知名的O2環保技術評估集團認定,綜合性能排名全球前三。
美能主要產品
壓力式 | 浸入式 | |
中空纖維/組件 | ![]() |
![]() |
膜裝置 | ![]() |
![]() |
應用 |
地表水處理 海水淡化 廢水回用 |
工業污水處理 市政污水處理 地表水凈化 |
優勢 |
無反洗 高回收率(>97%) 高濁度水處理 進水預處理要求低 |
無反洗 低能耗 抗化學清洗 |
知識產權
CEPREI Certification QMS-ISO 9001:2008
NSF/ANSI Compliance Certification
獲得各種專利
膜系統技術優勢
美能膜是全球屈指可數擁有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全系列膜產品研發和制造能力的膜材料制造商,其自主研發的PVDF中空纖維膜絲經由英國知名的O2環保技術評估集團認定,綜合性能排名全球前三。
使用壽命更長
國內首個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廣州京溪污水廠自2010年9月正式投入運營以來,美能膜核心組件已實現9年長周期平穩運行,污水處理量在設計能力滿負荷情況下保證了低能耗達標運行,顛覆了行業內膜壽命為3-5年的傳統認知,樹立了行業內使用壽命的新標桿。根據膜強度、通量、拉伸率、抗拉強度等多項膜性能歷史檢測數據,京溪水廠美能膜膜組件運行周期可以達10年或以上,成為國內外眾多媒體、同行、科研單位、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
應用規模更大
2016年,美能膜應用于亞洲最大規模的全地埋式再生水廠——北京槐房再生水廠,日處理量60萬噸。該項目由美能膜與北排集團合作成立的合資公司提供中空纖維膜專利技術及核心膜設備。
2019年9月29日,亞洲最大的單一膜處理車間——廣州北部水廠超濾膜車間正式產水,該水廠也是目前國內采用膜處理先進工藝的最大規模水廠。其采用的中信環境技術美能超濾膜系統分為八個子系統,膜處理車間規模為60萬立方米/日,共設40個膜堆,每個膜堆設272支超濾膜柱,采用膜通量較高的壓力式超濾膜以降低膜設備的配置量。
經美能超濾膜處理后的自來水,水濁度在0.1NTU以下,大大優于國標“≤1.0NTU”的要求,有效提高了飲用水的感觀性狀。
工藝難度更高
2018年10月美能膜在廣州南沙小虎島污水廠建成全球首個膜芬頓技術示范項目,規模為2000噸/天,整體運行穩定。2019年開始在中信環境技術下屬工業廢水處理項目進行推廣應用。
膜芬頓技術是由中信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項高效污水處理技術。該技術將傳統高級氧化-芬頓技術通過改進,并與超濾膜工藝相結合產生的新型工藝,是中信環境技術在膜應用技術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該技術出水COD基本控制在30mg/L以下,可以滿足地表Ⅳ類水要求,在高難度工業廢水處理領域有廣闊市場空間。
美能膜已在中國、新加坡、美國、馬來西亞、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就膜芬頓技術申請專利,并已獲得新加坡和臺灣發明專利授權。
生產基地
美能膜旗下擁有5個研發生產基地,分別位于新加坡、美國、四川綿陽、江蘇南通和北京,總產能合計達3,300萬平方米,在國內10萬噸級以上工業項目中市場占有率超50%。
北京美能生產基地
膜組件集成中心
與北京排水集團(北京市政府旗下大型國企)
下屬子公司成立的戰略性合資公司
通過49:51的合資公司,開設全新先進膜制造中心
初期產能可以組裝200萬平方米的膜絲成膜組件
綿陽美能生產基地
NIPS膜生產、組裝及后期處理中心
占地:65,554平方米
生產占地:12,000 平方米
產能:300萬平方米
南通美能生產基地
TIPS膜后期處理及膜組件集成
占地:33,350平方米
產能:800萬至1000萬平方米
新加坡美能生產基地
新加坡膜生產基地和創新中心
占地 : 5,100 平方米
產能: 1000萬平方米 (TIPS膜)
總投資2500萬新幣的膜生產廠配有高效的、自動化的
TIPS膜生產流水線、以及測試及研發設施
美能美國工廠2018年6月投產試運行,11月量產達標。美國工廠主要生產納濾和反滲透膜裝置,標志著美能品牌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全球化戰略布局邁出關鍵性步伐,產品鏈從微濾、超濾到納濾、反滲透,實現了全面覆蓋,工業應用將從污水處理擴大到食品、醫藥、能源、生物、海水淡化等更廣闊領域,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美能USA公司及生產基地,占地:41,000平方英尺
2016年12月,美能USA公司成立
全球領先的納濾膜和反滲透膜研發/生產基地
美能微濾和超濾膜歐美市場銷售和服務平臺
8月16至17日,2019年(第十一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在滬隆重舉辦,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環保上市公司、金融及媒體行業的500余嘉賓參會。該論壇由同濟大學、上海市政研究院、上海城投、E20環境平臺共同主辦,以其密切關注水業熱點問題和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多年來在行業內積累了深厚的影響和較高的專業美譽。
本屆論壇主題為“聚焦污水提質增效,探討系統技術應用”,特邀中信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其控股成員企業—中信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出席并承攬了主論壇及多個技術分論壇的主旨發言。中信環境團隊圍繞“一帶一路市場開拓”、“治污提質增效”分享了經典項目案例、投資運營經驗以及全套技術解決方案,其中以MBR美能膜為核心技術成功實施的樣板工程—廣州京溪、北京槐房以及城區污水廠提標改造的典范—“成都模式”展示了中信環境技術在MBR工藝應用領域的卓越表現及美能膜優異的產品性,獲得出席嘉賓的高度認可。
本屆論壇上,行業專家評審委員會從市場業績、產品質量、品牌知名度、商業模式創新四大維度對行業環保裝備優秀品牌進行了層層甄選,最終中信環境技術旗下美能膜產品榮登“2018-2019年度最具價值環保裝備品牌”榜單。
現階段,中信環境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速推動中信環境技術向高科技環保公司轉型發展,進一步優化膜系統全球生產研發及銷售體系的布局,美能膜已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具備大規模高質量超濾、微濾、納濾及反滲透全系列膜產品生產研發能力的行業領先品牌,設計生產能力及出貨量穩居世界同行企業前列。
圖為采用了美能膜膜絲及工藝應用的北京槐房再生水廠,處理能力為60萬噸,為亞洲最大規模的MBR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
工業廢水
中信環境水務(廣州)有限公司小虎島污水處理廠2007年開始投產運營,是國內第一個COD<40mg/l的精細化工園區污水項目,采用國際領先的MBR膜處理工藝,運行管理規范、出水指標穩定達標,受到小虎島化工區內各化工企業及當地政府的高度評價,多次接待各級省市領導及環保專家們現場參觀指導。
近年來,隨著南沙小虎島化工園區進駐企業增多,工業污水成分愈加復雜,排放標準日趨嚴格,中信環境水務(廣州)有限公司在現有MBR水處理工藝及設備基礎上加快技術工藝升級步伐,通過引進先進的高效率預處理系統、除臭環保裝置等,并對膜處理系統進行升級改造。項目完成后,污水年處理量達150萬噸,污水處理效率提高35%以上,智能化水平提高到70%,有效改善作業環境,引領帶動污水處理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改造。通過高效節能污水處理系統的技術改造,小虎島污水廠一方面可以為島內各企業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污水處理方案,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增強了公司自主研發能力,爭取開發出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提升中信環境技術在環保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小虎島污水廠還是全球首個使用膜芬頓技術處理工業廢水的示范工程,中信環境技術借助這一技術,在工業廢水不可生化降解的COD處理技術研發應用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該技術能夠有效去除不可生化降解的COD,實現達標排放,助力污水廠實現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2017年6月7日簽約,該項目于2017年6月7日在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簽約,總投資約6,000萬美元,日產水能力17,000立方米。中信環境技術借助先進的膜法水處理專有技術成為首家在哈建設并運營油田采出水回收再利用的環保公司。
該項目不僅能極大地降低油田采出水環境污染風險,也實現了資源化再利用,使得哈薩克斯坦擺脫了對伏爾加河上游來水的依賴。同時該項目的實施還可以增加石油產量,降低采油成本。該項目作為哈薩克斯坦第一個油田回用水處理項目在實現平穩運行后將在油田開發領域具備較強的示范性和推廣性。
2019年上半年,中信環境利用參加哈國投資論壇的機會,赴哈薩克斯坦與哈國油等各方磋商解決問題,推動KBM項目拿到相關批準使之具備開工條件,預計該項目將于8月份開始施工,力爭2020年底整體完工。
京溪地下凈水廠為廣州亞運會重點配套項目之一,于2009年9月開工,2010年6月底建成通水,是我國首座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量為10萬噸/天,占地1.83公頃,服務人口 約13萬。
采用目前國際先進的MBR工藝,以超、微濾膜分離過程取代傳統活性污泥處理中泥水重力沉降分離過程。MBR膜材質為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纖維膜。經過一系列處理后,出水水質優于一級A標準,主要用作沙河涌補水。
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廠,北京槐房再生水廠由北京排水集團承建,2016年10月正式通水運行,日處理規模60萬噸。
中信環境技術與北京排水集團通過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共同出資成立北京北排膜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信環境技術的中空纖維膜專利技術為北京槐房再生水廠提供核心膜設備。
2018年9月17日,北京槐房再生水廠項目從全球50多個國家、700多個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國際水協會全球項目創新獎金獎,也是國際水協會評選的六大獎項中亞洲地區獲得的唯一金獎。
多相組合膜生物反應器提標擴容典型項目將原污水處理廠二沉池改造成膜池,并改造原有的預處理和生化處理系統在不增加占地、不停產的前提下,四座污水廠的總處理規模由40萬m3/日提升至75萬m3/日,并將出水水質提高到類地表水Ⅳ類的水平。
截至2018年底,中信環境集團控股子公司中信環境技術在湖北省孝感市的鄉鎮污水處理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助力孝感市一舉摘得湖北省地級市鄉鎮污水治理綜合評估第二名。其中,孝昌縣、應城市、孝南區、漢川市全部進入全省縣級市鄉鎮污水治理項目前十名,應城項目被湖北省住建廳樹為全省鄉鎮污水治理標桿,號召全省推廣學習“應城經驗”。
中信環境技術在應城市投資建設9座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處理能力8,400噸/天,污水收集管網總長113.04公里,入戶管232.15公里,同時配套建設黃灘、四里棚、城北、東馬坊污水收集管并對湯池鎮污水處理廠實施提標改造。
為全面推進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湖北省設置兩個重要節點:2018年底全面建成投產,2019年底穩定運行、達標排放。對標要求,應城項目必須在2年內建成達標。時間緊,任務重,若想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必須采取非常手段。中信環境技術應城項目公司全體干部員工加班加點,克己奉獻,連續兩年放棄春節休假,在管網鋪建過程中做到因戶施策,精細施工,突破鄉鎮入戶工程中協調難、推進難、施工難等老大難問題,提前打通了鄉鎮污水處理的最后一公里。
湖北日報3月3日頭版報道,應城市鄉鎮污水處理廠試運行,居民春節期間提前告別“臭水溝”,享受到了管網入戶的便利生活。應城市城鄉建設局局長喻世寬介紹,目前該市新建、擴建鄉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進入試運行階段,今年6月將實現穩定運行、達標排放,比省級要求提前6個月。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
廣西南寧環保發電廠被譽為“中國最美垃圾發電廠”
處理規模:2000噸/日
配置:4x500噸/日
煙氣排放:達歐盟現行標準
與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寧波明州環境能源有限公司(簡稱“明州環境”),參與投資寧波市鄞州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該項目采用BOT模式,生活垃圾設計處理規模2250噸/日,總投資約人民幣14.2億元。自2017年9月底投入運行,實際生活垃圾處理規模已達2600噸/日,每年可處理生活垃圾94.9萬噸、利用垃圾焚燒發電上網約2.4億度。
日照市工業廢物資源利用處置中心項目是中信環境技術第一個正式投產運營的危廢處置項目,項目位于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虎山鎮鋼鐵配套園區,集危險廢物分析化驗、焚燒、物化、貯運、固化填埋為一體,主要處理日照市域范圍內產生的危險廢物,兼顧濰坊等周邊地區。核準物化處理規模3萬噸/年,核準焚燒處置規模2.4萬噸/年,核準安全填埋規模3萬噸/年,核準處置41大類危廢。
項目設計采用焚燒、物化、穩定固化及安全填埋等工藝,均采用最先進的處理技術。
項目建成及正式投產運營后將大力緩解日照及濰坊周邊地區的危險廢物處理壓力,使得危險廢物就近得到有效集中處置,是完善工業園區公共配套功能、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保障,也實現了日照固體廢物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將給日照市帶來較大的環保效益、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項目得到了日照市委市政府和嵐山區委區政府的高度認可,已于2019年7月1日正式點火運行。
2019年6月,中國首個采用回轉窯焚燒和等離子體協同處置工藝的危廢項目,由中信環境技術提供系統解決方案,該項目的成功實施標志著中信環境技術掌握危廢處置核心技術,對進一步開拓危廢市場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項目位于東莞市海心沙資源綜合利用中心,其中回轉窯焚燒線每年可處置危廢3萬噸,等離子體線每年可處置危廢6,000噸。
伴隨著環保監管嚴格、危廢種類處理難度增加非燃燒、全電操作運行的等離子體技術具備極速熱解反應、高度工藝可控以及煙氣處理負荷低等優勢,可以對應多種復雜危險廢棄物處理處置。
項目將回轉窯焚燒的成本優勢、成熟性優勢與等離子體熔融的深度處理優勢合理結合,有效解決了工業危廢處置無安全填埋用地的困局。
循環經濟
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建設運營循環經濟產業園,使工業園區與環保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改變環保企業價值鏈,使地方經濟的支柱行業綠起來,活起來,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服務全國最大的毛巾生產集群;
實現了紡織印染、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渣灰制磚 “六位一體”循環經濟產業鏈;
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
污水深度處理總規模26萬噸/日,中水回用規模8萬噸/日,污泥處置規模800噸/日。
練江流域治理重點項目,總投資約32億元,分二期建設,入駐企業132家,規劃建設用地3,650畝;
建設內容包括標準廠房、熱電廠、自來水廠、污水廠、基礎設施等;
實現集中供熱、集中供水、集中供電、集中供汽,入園企業生產成本低;
污水深度處理后用作冷卻水和印染用水,污泥處置后用作電廠燃料摻燒,電廠余熱循環利用,園區實現清潔生產。
中信環境技術投資32億元建設無極皮革循環經濟產業園,采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對園區產生的VOC氣體進行處理,采用MBR、微電解及臭氧催化技術對污水進行深度治理,對一般固體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對危險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置。
無極縣近300家皮革后整企業將入駐園區,全面實現清潔生產,打造“綠色、科技、智慧、共享、開放”的生態循環經濟園區。
2019年河南省重點項目,占地五百多畝,總投資23億元,年產高中檔針織面料8萬噸;
擁有熱電聯產、污水處理、中水回用、自來水凈化、標準廠房及商住配套的現代化園區;
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建成后年產值可達45億元,年稅收入約1.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超過2,000個。
流域治理
“宜興水生態”項目位于江蘇省宜興市,占地面積62.2平方公里。該項目的景觀規劃是基于生態可持續性進行綜合復原性設計,以城鄉獨特的自然環境為基礎,旨在實現整個太湖流域的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的發展,創造一種可復制的、可持續的水生態保護樣板工程。
由中信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聯袂新加坡盛裕集團精心打造的“宜興水生態”項目一舉摘得“流域與水管理研究規劃分項榮譽獎”桂冠。該獎項在全世界范圍內表彰在城市和自然系統中建立恢復性景觀,以負責任的做法適應氣候變化,尋求共同努力以提升生態恢復能力的杰出作品。
“宜興水生態”項目凝聚了中信品牌的先進生態環境技術,彰顯了中央企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責任擔當,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提供了更好的水環境治理和規劃方案。項目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得到了集團業務協同部的大力支持,此次獲得國際權威組織的評獎殊榮,是對集團業務協同化發展,有效配置、整合內部資源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生動詮釋。
中信環境技術以絕對優勢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一舉中標雄安新區重點流域生態治理項目——容城縣萍河生態治理EPC項目。該項目標志著中信環境技術正式參與到了雄安新區環境治理工程中,也是中信集團在服務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進展。
萍河生態治理EPC項目是雄安新區67個重點環保項目之一,計劃于2019年10月開工,2020年12月完工,是雄安新區最快動工,最早完工的流域治理項目之一。鑒于萍河項目的重要意義,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專門為該項目提供全部資金保障,河北省省長親自掛帥督辦萍河水環境治理工作,以兌現“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的承諾。
建設7萬平方米河道走廊濕地、2萬平方米“潛流濕地”及5,200平方米生態浮島,治理水域面積約22萬平方米,治理庫容水量約80萬立方米,構建由多種水生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共同組成的多層次水生物鏈,通過生態系統自身的修復能力使污水在“地表推流”過程中去除污染,進而實現涵養生態、提升景觀、優化棲息地的生態治理總目標。
該項目是中信環境技術與宜興環科園在流域治理技術上的成功實踐,通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環境綜合整治、環衛保潔等綜合措施,探索一種以“水清、岸綠、景美”為生態底色的鄉村振興服務模式。
項目占地面積約19公頃,陸上涉及陸平村、林家橋村2個自然村158戶民居,農田70畝;水面涉及林家南河10000平米。治理前2個村莊生活污水沒有納管處理,污水直接滲入地下或直排河道,沿河房屋墻面陳舊,雜物亂堆,河道常年淤塞,散發黒臭。該項目包括排水灌溉工程、村莊整治工程、截污納管工程、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工程、黑臭水體治理工程及市政配套工程等,本著“區域治理、系統平衡”的原則,集成多種先進技術,科學設計、精心施工,使陸平村村貌環境煥然一新,林家南河河道水質從劣Ⅴ類黑臭水體達到了目前的Ⅱ類水質。新街街道陸平村林家南河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示范項目作為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和流域治理的一個試點,將為宜興環科新城100平方公里水生態示范項目和黑臭水體治理提供先導和示范。
建設地點:美姑縣樹窩鄉、牛牛壩鄉、巴普鎮、龍門鄉、龍窩鄉、峨曲古鄉、灑庫鄉、覺洛鄉等36個鄉(鎮)。
拆舊區農民集中安置房修建及安置紅線內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平場、道路、管線、綠化、排污管網等)、拆舊區房屋拆遷及環境修復、土地復墾、項目驗收等所有工作;項目完成驗收合格后獲得可用于周轉的增減掛鉤指標。
中信環境技術積極響應黨中央精準扶貧號召,代表中信集團為涼山州捐贈1,809萬元,用于建設11座“中央廚房”及6個“一村一幼”,提供貧困地區入學兒童、入園幼兒營養午餐,改善當地辦學條件,助力涼山州打贏扶貧攻堅戰。中央電視臺第一頻道、四川衛視和涼山州電視臺進行了報道。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
百度直達號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6號京城大廈 電話:+8610 84861839 郵箱:info@citicei.com